top of page
譜詠編輯

車禍的常見原因

儘管車輛技術不斷取得新的進步,例如倒車攝像頭、自適應頭燈和前向碰撞系統 (FCS),但事故仍然時有發生。 跟據香港運輸署統計,香港平均每月道路交通意外總宗數介乎 1200宗至 1400宗,每1000輛涉事車輛就有 23人傷亡。交通事故的原因基本分為兩類。第一類是人為錯誤,第二類是就有其他非人為因素。



司機失誤的常見原因

大多數交通事故不一定與知道如何駕駛車輛有關,更重要的是與駕駛員在方向盤後做出的決定有關。 事實上,大約 94% 的道路事故是由人為失誤造成的。


分心駕駛

車禍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歸咎於分心駕駛。 雖然有爭議,但普遍人都仍然相信大腦是無法同時專注於多重任務。 這意味著當司機在開車時發短信、打電話、梳洗、閱讀甚至吃飯時,大腦會在持續切換焦點時,無法持續關注路上的事情。

一輛大貨車在4月12日在廈門高速撞上一輛白色小轎車,造成轎車上5名乘客當場死亡。據調查結果,兩位司機分別因為接聽電話和抓取零食忽視了道路情況,導致發生此等悲劇。

酒後駕車

酒後駕車在美國平均每天造成 32 人死亡。 但由於最近的教育努力,與醉酒駕駛相關的死亡人數有所減少。

5月17日上水晚上7時許私家車撞到正在過路男途人,男司機未能通過酒精呼氣測試,涉嫌酒後駕駛被捕。

超速行駛

上班遲到或者只是無意中超速行駛是導致超速相關事故的主要原因。

男子在2018年4月3日沙田超速接近50公里失控越線,與電單車迎面相撞,鐵騎士被撞至飛起不治死亡。

闖紅燈和停車標誌

大約 40% 的車禍發生在十字路口,原因是闖紅燈或無遵守停車指示。 一到兩分鐘(或更短)的等待其實是值得的,否則會冒著傷亡的風險。


魯莽的駕駛

過快變換車道、公然無視其他道路使用者、故意不遵守警示措施等只是魯莽駕駛的一些特徵。


疲勞

困倦或徹底疲憊會損害駕駛員的反應能力或辨別道路狀況的能力。

2018年12月青衣一輛接載機場員工上班旅遊巴撞向一輛的士,做成4名乘客死亡,警方調查不排除司機工作10小時過度疲勞,最終發生車禍。

與人為錯誤無關的車禍的常見原因

有時,最安全、最具防禦性的司機也會成為車禍的受害者,但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錯誤。 其他因素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。


天氣狀況

雨、雪或冰導致的濕滑路面會影響輪胎的抓地力,進而導致車輛滑出路面或撞到其他物體或車輛。 霧、水位和風速也可能導致與天氣相關的事故。


道路狀況

道路維護不善會增加輪胎爆裂的風險,並影響司機充分剎車的能力。

電單車以正常車速從灣仔駛向香港仔,剛出香港仔隧道不久,被地下坑洞和破損路面絆倒,右腳及膝蓋受傷出血,需即時送院接受治療。

車輛缺陷

汽車由成百上千個完善零件的組成,才能確保汽車安全平穩地運行。 但由於零件如此之多,它們出現失控和故障的情況並不少見。

3月28日荃灣一架白色私家車懷疑失控,剷上行人路撞毀欄杆,再撞向一間中學的外牆。據報當時一名途人被撞傷腳部。

參考資料

運輸處:公共交通乘客人次、道路、車輛擁有率及交通意外的主要統計數字、每月道路交通意外趨勢



1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