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子歷史上初期是用金屬或木頭製成。在汽車輪胎面世之前,第一個實用的充氣輪胎是在 1888 年由蘇格蘭的約翰·博伊德·鄧洛普 (John Boyd Dunlop) 為單車而製造。
隨著 20 世紀初期充氣汽車輪胎的發明,司機的行車體驗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。充氣的橡膠輪胎比金屬或者木頭都可以更好地吸收道路上的顛簸,胎面面積的增加賦予輪胎更大的摩擦力。現在我們可以看一看現代輪胎的製造過程。
跟據統計,夏季輪胎由 10 到 15 種不同的成分製成,包括天然和合成橡膠、化學添加劑和炭黑染料。輪胎生產商會用巨型攪拌機在高溫和巨大壓力下混合這些成分。通常輪胎的不同部位會使有不同的配方以發揮不同的功能。 然後混合出來的粘稠的橡膠材料會透過機器壓成薄片,等待進一步的揉捏和加工。生產商再用機器在橡膠材料的兩面塗上多一層橡膠,用於加固輪胎。
生產商會再用機械將許多棉繩拉到橡膠材料上。這種棉繩會在實際輪胎成型過程中形成通風的通道。
生產商在製造胎面橡膠時會使用三種不同的橡膠配方。機器會將三塊橡膠成分,一齊放入模具融合一起做成胎面橡膠。跟著在上面使用不同的油漆滾筒塗上不同顏色的條紋作為顏色編碼,在加工過程中識別不同成分。最後將完成的胎面橡膠切成一定長度備用。
生產商會用鋼索固定內胎架構,為輪胎跟輪圈併合時增加強度。機器會將這些鋼索排列好,包裹在橡膠中,再捲成適合輪圈尺寸的環狀橡膠。
工人會將兩個環狀橡膠放在特殊的轉鼓機器上面。接下來用覆蓋棉繩的橡膠覆蓋在一塊氣密的橡膠上面,完成輪胎內胎。 再把可充氣的氣囊圍繞環狀橡膠。兩側用小滾輪將側壁折疊在胎圈外側上。這樣就可以完成輪胎的內部骨架。
工人會分開組裝輪胎的外層,首先是在橡膠條中嵌入鋼索,再將這種橡膠包裹在第二個輪胎成型機器做模。接下來電腦系統會把窄條橡膠層纏繞橡膠條上,添加漸變的模樣。
機器跟著將胎面橡膠包覆輪胎的外層。然後機器就可以將內胎和外胎合二為一。工人會確保所有粘性層已經粘在一起,再用壓縮空氣給輪胎充氣使其成型。機器會加一層胎面橡膠包覆輪胎的側壁。這樣就完成行內所謂的生胎,一種沒有胎面花紋的原始輪胎。
來到最後的工序,工人會將生胎放入模具中加熱和塑造。 模具的內部會加熱輪胎令其膨脹,並將胎面花紋轉移到輪胎表面上。在熱壓模具中的時間會產生橡膠硫化的化學反應,將輪胎從脆弱的粘性橡膠轉變成更堅固又有彈性的產品。在最終檢查確認輪胎形狀勻稱且紋路正確後,輪胎就可以推出市場了。
參考資料
Comments